如何更加高效的管理产品bug?

我本人经历或见过三种互联网同行“bug管理”方式:

1、小团队日常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bug,直接找开发人员沟通、确认,然后开发人员记录,视bug紧急程度马上或稍后集中处理; 

2、稍大点中小团队往往让技术人员开发一套异常简陋的“bug管理”系统,按照通用的bug管理流程进行系统设计,忽略UI、交互等等一切“次要”元素,保证顺畅使用基本职能; 

3、购置一套“bug管理”软件进行bug管理。

第一种情况并不常见,是小团队在技术力量不足、资源不足情况下的无奈妥协,弊端当然也最多:降低技术人员开发效率、不可回溯、易遗漏、进度清晰等等。第二种源于我亲身经历,这套内部的bug管理系统如果不考虑用户体验要素,基本上能够满足正常流程:纪录、审查、跟踪、分配、修改、验证、关闭、整理、分析、汇总以及删除。自己开发bug管理系统虽然投入成本相对较高,但可以根据团队工作习惯定制化。不过有一点麻烦:这个bug管理系统并不是团队每个成员经常登录的系统,这就导致遇到bug时,需要经过“找出收藏的网址→登陆→依照指标输入详情→阶段性查看最新进展”,如果遇到这个bug是用户向你反馈而后你输入到bug系统时,你还需要等几天后给出反馈。这冗长的环节和时间等待,让我有点失去耐心,等到后来遇到用户反馈的bug我往往直接找技术反馈、处理而绕过bug管理系统。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到技术人员的开发效率,打断其思路,是非常不好的工作习惯。第三种我倒没经历过,严格来讲,现在市面上“bug管理系统”也算是SaaS同行,但是这块业务前景真的很小,一是互联网公司开发bug管理系统并不困难,二是其未来的延展性并不大,所以市面上并没有非常知名的“bug管理系统”。购置“bug管理系统”还是会遇到和第二种一样的境况,不经常提bug的人往往会绕过管理流程而直接找技术人员反馈。


考虑到以上三种解决方案的不便之处,我们日事清团队就没有再用以上解决方案,而直接在日事清内进行“bug管理”:

21.jpeg


在“计划”中建立“bug管理”看板,将 bug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状态:收集→确认→其他→暂缓bug→开发中→测试中→已解决→发布并通知用户→重复问题→提醒问题。

22.png


处理流程为:提bug人员将bug输入到“收集”状态,不需要像“bug管理系统”一样筛选多种标签,由产品助理/产品经理集中处理,视bug具体情况将bug拖拽到其他集中状态。如果拖拽到“确认”,在该bug下添加相应技术人员让其处理,技术人员会在日事清协作系统内收到通知并且bug同步到其收纳箱,方便技术人员集中处理,解决后由技术人员拖拽到“已解决”状态卡片。


23.png

如果bug是由用户反馈,那么在bug详情中记录其联系方式,由提bug人员跟踪该bug状态,修复后告知用户。如果产品助理/产品经理甄别bug时需要和相关负责人员沟通,不会直接联系技术人员,而是在bug评论中延时沟通。


24.png


相比其他解决方案,我们目前的“bug管理”具备以下优点:

1、尽量在一个工作系统内完成,不增加“提bug人员”、“甄别bug人员”、“处理bug人员”的使用成本;

2、由产品助理/产品经理/测试工程师集中甄别bug并和技术人员延时沟通,杜绝其他成员直接联系技术人员询问打扰其工作;

3、 如果bug状态发生改变,比如“已解决”、“评论沟通”等,提bug人员会收到通知,可以实时跟进bug状态,提bug人员更可阶段性点击“bug管理”模块查看实时状态 ;

4、无需单独购置一套bug管理系统,直接在办公平台流畅解决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5、相比自己开发的bug管理系统,具备更优秀、顺畅的使用体验;

6、bug管理工作内容一目了然,降低提bug人员上手、使用成本、同步收纳箱方便开发人员集中处理。


其实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用日事清来进行“bug管理”,但是在“独自开发一套bug管理系统”PK“其他方案”时想到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bug管理,相对于我们和我们日事清用户而言,在用熟日事清的基础上,可以玩出更多花样。


多产品、多项目情况下可以建立多个看板进行管控。


其他

  • 邮箱:service@rishiqing.com
  • 客服热线:16710862037
  • 服务时间:工作日 9:00-18:30
  • 申请友链
  • 自助检测
Baidu
map